English

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

——清华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纪实
2000-07-21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李家杰 我有话说

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,从这一天开始走向新的起点:1998年5月4日,江泽民主席向全世界宣告:“为了实现现代化,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。”

得风气之先的北大、清华率先做出反应,两校校长、党委书记联名向中央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《设想与建议》。

随后,江主席为在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一步指明了方向:纵观历史,国际上的一流大学都是经过长期的建设形成的。一流大学固然要有政府的支持、资金的投入,但更重要的是学校领导、教师、学生身上接续的精神传统。

树立建设一流大学的雄心

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说∶“我们力争到2011年建校百周年时,把清华建成世界一流大学。”在发展中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,受到人、财、物三方面制约。清华领导班子对此非常清楚,但是决心没有改变。学校领导班子决定,在全校范围开展提高认识、统一思想、振奋精神的教育活动,在党员中进行“新时期党员标准讨论”,在教职工中开展“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讨论”,在学生中进行“以中华富强为己任,为民族经济做贡献主题教育”。党委书记贺美英向全校出了一道道意味深长的思考题:解放前,学校的大批党员、具有民主思想的教授前仆后继,流血牺牲,是为了什么?五六十年代的物质条件远不如今天,清华却研制出了我国第一支硅晶体管、第一台数控机床、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,凭借的又是什么?大批教师隐姓埋名参与“两弹一星”的研制工作,想到的是什么?

校领导用光荣传统启发新一代的清华人,用思想政治工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服务,极大地调动了学校教职工的工作热情。漫步清华校园,实验室、多媒体教室、图书馆里的灯光,夜夜通明。

创造聚集一流教授的环境

建设世界一流大学,需要聚集一流教授,发达国家高校可以用十几万美元的年薪,向全世界聘请,而清华做不到。王校长说:“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,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,可以缩小差距,并已经收到显著实效。”

清华1995年恢复法学院时,仅有房屋一间,教授、副教授各一人。院党委书记李树勤知难而进,千方百计营造人才环境。他得知一位著名法学家有进京执教的意向,便八顾“茅庐”,这位法学家终于落户清华。在十几位著名法学家、国外名牌大学的法学教授相继来到清华后,李树勤说:“有事就找我,我是学校派来为大家服务的。”

生物系恢复时,条件同样非常差。系主任4年没有办公室,工作间是日军伤兵医院残留的一间平房,细胞培养室用一个女厕所改建而成。然而,美国纳米基因公司资深科学家,拥有多项英、美及欧洲专利的程京却来到这里担任生物芯片研发中心主任。程京博士说:“我考察了三所大学,包括经费、实验室、助手,各校提供的条件都相同,但不同意我自己挑选助手。只有清华对我说:‘你需要什么人,你自己定’。到了清华,我打广告招聘一个实验员,却被进京户口和不进大专生的校规卡住。我找学校,问题很快解决了。牛津、耶鲁的朋友知道我的经历后,都来了清华。”

研究院结构生物实验室主任饶子和说:我从牛津回国前,中国驻英使馆将我的要求分别寄给了国内4所高校和科研机构。清华校长访英时专门见我,碰面就说:“我们同意你的方案。”

许多人在国外时年薪10万美元,来清华之初,月薪只有1200元人民币,但是良好的人才环境,使清华从校外国外吸引来一大批优秀的专家学者。现在,清华两院院士已达43人,名列全国高校之冠。国家有关部门前往美国考察核电技术,美国核学会主席说∶“高温堆是下一个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反应堆,其技术水平处于新一轮技术发展方向的前沿地位,而这项技术中国已经拥有,它就在清华大学核研究院。”

营造培育一流学生的氛围

学生素质、学科水平、教师水平,是考核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3个最主要指标。1980年3月12日,小平同志在中央军委常委扩大会议上,讲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时说:“今天上午我看了清华大学一个报告。清华大学提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,就是学生从到学校第一天起,就要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工作。学校的党团组织和所有教员都要做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。他们这样做很见效,现在学校风气很好。清华大学的经验,应当引起全国注意。”

“小平同志肯定的做法,清华坚持至今。”贺美英说:“我们一直在探索政治思想工作如何创新,十分重视毕业生的信誉。”

1997年4月,“清华大学毕业生调查”反馈回这样的信息:11项反映人才全面素质的“综合得分最高”。但是,单项最高分却被“业务水平”拿走,“思想道德”得分排名第3,落在“外语水平”之后。

当年暑假全校党政干部会上,贺美英说:“调查结果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:一是绝大多数用人单位认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最重要;二是清华学生在单位业务能力普遍突出,但喜欢单干,不安心工作,流动性大。试想,假如几百家大企业、国家重点部门没有清华人,清华还能有今天的地位吗?”

秋季开学后,学校推出对学生全面进行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教育的5条措施,把2万多名学生带进了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育人新环境。在第一课堂,教师们改革《邓小平理论概论》课考试办法,把从概念到概念改为理论联系实际授课,学生从死背硬记改为联系思想实际学习,考卷从照抄书本答案,变成撰写研究理论、社会、改革、教育等方面的论文。在第二课堂,受到中央表彰的“两弹一星”功臣中的14名老清华,用淡薄名利、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追求世界第一的英雄业绩,激起莘莘学子的爱国情怀。而成百上千的老、中、青专家学者,每天都在用他们报效祖国的一言一行,影响着身边学生的健康成长。

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、哈佛大学做了11年研究工作的清华凝固态物理学家范守善说:“一个大学其实是一种氛围,一种文化。一个学生进入大学学到什么当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受到一种熏陶,被浸泡成一种人才。”

1998年春,汽车系学生杨政,带领党课学习小组推出“红色网站”,提出“宗马列之说,承毛邓之学,怀寰宇之心,砺报国之志”的响亮口号,迅速迎来校内两万多人次登陆访问。学生党员承诺制、紫荆志愿者服务队、治安服务队,反映出新时期大学生的风貌。博士生李嘉说:“我今夏毕业,在多种选择中,我选择了西部地区。”水利系留京名额用不完,党政机关、名牌公司向他们敞开大门,应届毕业生王云清仍坚持要求到深山沟里的“水布垭”工程建设基地工作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